[簡介]
  腎臟是一對(兩個)人體泌尿系統的重要器官,製造尿液以排出廢物,也對血壓的控制與紅血球的製造扮演重要的功能。一對腎臟位於腹部後方的脊椎前方兩側,腎臟上方各有一個腎上腺(內分泌器官),腎臟外側包有脂肪組織,更外側有纖維結締組織,謂之Gerota氏筋膜(fascia),把整個腎臟連同腎上腺包圍在一起。

「腎臟癌」(renal cell carcinoma,簡稱RCC)是腎細胞所產生的「惡性」上皮性腫瘤,常見的病理組織型態為「亮細胞型」(clear cell),另有少數「非亮細胞型」(non-clear cell),均屬RCC,均是以下本文所說明的「腎臟癌」。


此外,腎臟中心部位的中空部份,稱為腎孟(renal pelvis),也會產生「惡性」腫瘤,稱為「泌尿移行上皮癌」(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,簡稱TCC),型態與治療與「膀胱癌」相近。此外,孩童最常見的威爾氏腫瘤(Wilms’tumor)和成人的「腎臟癌」治療也有所不同。因此,成人腎盂TCC與孩童Wilm氏腫瘤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,將另外說明。
 
 
  [癌症現況]
  據衛生署公告的資料顯示,公元2006年的癌症死因中,腎臟癌佔台灣全年癌症死因之第17位,僅次於膀胱癌(第16位),全年有478位病患因腎臟癌死亡(男性:281人,女性197人),約每十萬人口男性有2.4人,女性有2.1人因腎臟癌死亡。
 
 
  [危險因子]
  腎臟癌的高危險因子有:
(1)抽煙:罹癌風險約增加為兩倍
(2)肥胖
(3)長期透析(洗腎)患者
(4)高血壓
(5)VHL (von Hippel-Lindau)家族症候群:是一種罕見的家族症候群,通常除了腎臟癌之外,也常合併有眼球或腦部的囊腫或腫瘤。由於VHL (von Hippel-Lindau)抑癌基因的喪失而致癌,有家族病史者可於臨床症狀出現前,提早進行基因檢測與進一步臨床篩檢。
(6)職業暴露:譬如煉鋼廠燒焦炭窑的工人、有長期的重金屬鎘、或石綿等暴露的工人等。
(7)性別:男性略高於女性,約5:3之比
然而,腎臟癌的確切致癌原因仍未定,許多已有危險因子的人,並未罹患腎臟癌,反之,許多腎臟癌患者並無上述的危險因子。
 
  [如何早期發現]
  如何早期發現:
(1)針對「有」臨床症狀者,如血尿,持續腰痛,腰腹不明腫塊,體重減輕,發燒,全身倦怠感等,建議「儘速」接受進一步檢查,以釐清病因。
(2)針對「沒有」臨床症狀,而有腎臟癌「高危險因子」者,應定期接受尿液檢查,發現有血尿患者可進一步進行「腎臟超音波檢查」與「尿液細胞學檢查」等。
 
  [臨床徵狀]
  腎臟癌的常見臨床症狀有:
(1)血尿(尿中帶血):無痛性血尿
(2)持續性的疼痛:腰側或腹側
(3)不明腫塊:腰側或腹側
(4)體重減輕
(5)發燒
(6)全身倦怠感
當然上述症狀,也必須進一步和尿路感染、囊腫、尿路結石等區分,進行鑑別診斷。
 
 
  [如何診斷該癌症]
  如果有腎臟癌的疑似症狀,應接受檢查,以及早診斷:
(1)理學檢查(身體檢查):由醫師進行,著重血壓、體溫、腹部與腰側的腫塊觸診等。
(2)尿液檢查:基本尿液檢查可以偵測許多訊息,如:顯微性血尿等、異常的尿液上皮細胞(細胞學檢查)等。
(3)靜脈腎盂攝影(IVP)與靜脈尿路攝影(IVU):注射特殊的造影劑,經由腎臟排出時,可由X光攝影看出整個尿路排泄系統(腎臟→腎孟→輸尿管→膀胱→尿道)有無腫塊陰影等異常。
(4)腎臟超音波檢查:藉由超音波檢查,沒有任何X光的輻射線暴露,可以評估腎臟腫塊的大小與特性,也可較清楚地和囊腫(cysts)等區分鑑別。
(5)電腦斷層掃描(CT)檢查:腎功能依然正常時,加上靜脈注射造影劑,經由CT檢查,可以評估腎臟腫塊大小與特性,和周圍組織的侵犯情形,鄰近淋巴結與血管侵犯與否,鄰近脊椎等轉移情形。
(6)磁振掃描檢查(MRI),效果和CT相當,且對血管與周圍器官的評估相當清晰。有靜脈侵犯的臨床懷疑時,或腎功能不全時(譬如:血清肌酸酐Cre值高於2.0時),選擇MRI優於CT。
(7)腎臟切片與組織病理(Pathology)檢查:以穿刺針採樣少量組織,由病理學專家判讀,是目前診斷腎臟癌確定診斷的「黃金標準」。雖然屬於侵入性的(invasive)診斷方式,經由CT或超音波影像導引之下,安全性已相當高。
(8)尿液細胞學檢查(Cytology):集中尿液中懸浮的異常泌尿上皮癌細胞,是一種簡便的篩檢方式,屬非侵入性(non-invasive)的檢查方式,但其「敏感度」與「特異度」均遠不如切片組織病理檢查。尿液細胞學檢查對腎盂之「移性上皮細胞癌」(TCC)較為敏感,當有偏腎臟「中心」部位之腫塊時,可建議加做尿液細胞學檢查(urine cytology)。
(9)抽血檢查:目的並不是檢查腫瘤本身,目前也沒有十分可信的腫瘤標誌,主要評估腎臟癌造成的影響,譬如:腎功能(血清尿素氮BUN、肌酸酐Cre)、紅血球、白血球相關數值等。
 
 
  [腫瘤分期]
  腎臟癌依照「美國聯合癌症分期系統」(AJCC)分為第一、二、三、四期,和其他固態腫瘤一致,也依照
(1) T (腫瘤大小與侵犯深度範圍)
(2) N (淋巴結侵犯的有無與數目)
(3) M (遠端轉移的有無)


共區分為四期:
第一期 ─ 腎臟癌最長徑小於或等於7公分,且局限於單一腎臟內部 (T1N0M0)


第二期 ─ 腎臟癌最長徑大於7公分,且局限於單一腎臟內部 (T2N0M0)


第三期 ─
(1) 腎臟癌雖仍在單一腎臟內部,但已有「一顆」局部淋巴結侵犯(T1-2N1M0),並無其他遠處器官轉移;
(2) 腎臟癌已侵犯鄰近腎上腺,或已侵入腎臟周圍組織,然而仍局限在腎周圍結締組織筋膜之內 (特稱為Gerota氏筋膜),不論「沒有」或「只有一顆」局部淋巴結侵犯(T3aN0-1M0),並無其他遠處器官轉移;
(3) 腎臟癌已明顯侵犯鄰近大靜脈血管(腎靜脈、下腔大靜脈等),不論「沒有」或「只有一顆」局部淋巴結侵犯(T3b-3cN0-1M0),並無其他遠處器官轉移,以上這三種情形均屬於第三期。


第四期 ─
(1) 腎臟癌已穿透腎周圍的結締組織筋膜(Gerota筋膜之外) (T4N0-1M0);
(2) 腎臟癌已「有二顆或更多」局部淋巴結侵犯(T0-4N2M0);
(3) 腎臟癌已有其他遠處器官轉移(如:肺臟等轉移)(指M1),以上這三種情形均屬於第四期。
 
 
  [治療方式]
  第一大類:局部治療(Local treatment)
主要針對腎臟癌原發部位給予局部治療,無疑地「手術切除」是最主要的「根治性」局部治療方式,針對第一、二、三期的腎臟癌治療。其他尚有「動脈栓塞」或「局部放射治療」等局部治療方式,通常在特殊情形下使用。
(A)「根治性全腎切除術」(radical nephrectomy) ─ 手術摘除整個單側腎臟,連同腎上腺、腎臟周圍組織及周圍淋巴結等,是最常使用的手術方式。此外,尚有「單純全腎切除術」(simple nephrectomy),有時只針對第一期的早期腎臟癌,僅摘除單腎臟本身。此外,「局部腎切除術」(partial nephrectomy),較少採用,只用於有些病患只剩一個腎臟,或腎臟癌同時侵犯兩側腎臟時才考慮。
(B) 動脈栓塞治療,通常僅在無法進行手術切除時才考慮。以動脈攝影術中進行栓塞,切斷腎臟癌血管供應,使腫瘤縮小,來達到症狀緩解的目的。
(C) 局部放射線治療:以高能量的放射線來清除或控制癌細胞,有時會在「手術前」給予放射線來縮小腫塊;有些情況會在「手術後」給予放射線來降低復發;對無法手術切除的病患,局部放射線也可用減緩巨大腫塊引發的疼痛症狀。


第二大類:全身性治療(Systemic treatment)主要針對第四期「轉移性」腎臟癌,特別是「多發」轉移無法手術切除,或是手術後復發無法切除時。
(A) 生物性治劑:主要是使用身體所產生的免疫物質來對抗癌症,這些免疫物質體內產量有限,因此由體外標準製程產生的生物性治劑,可用來注射治療。通常使用甲型干擾素(IFN-a,interferon alpha),或第二型介白素(IL-2,interleukin-2)或併用,可以達到控制腎臟癌的目的。
(B) 標靶治療藥物(targeted therapy):標靶治療藥物對轉移性腎臟癌的治療,在公元2007年之後有重大的進展,目前至少有五個標靶藥物已顯現重要療效。
諸如:
(1) sunitinib第一線使用時優於甲型干擾素(IFN-a)。
(2) temsirolimus對預後不良之腎臟癌患者,效果優於甲型干擾素(IFN-a)。
(3) bevacizumab併用甲型干擾素,對腎臟癌患者治療效果優於單獨使用甲型干擾素(IFN-a)。
(4) 針對第一線標準治療使用後無效之轉移性腎臟癌患者,sorafenib也顯現遠優於支持療法加上安慰劑控制組。
(5) everolimus (RAD001)對預後不良之腎臟癌患者,效果優於甲型干擾素(IFN-a)。
(C) 抗癌化學治療:可能由於高度「抗藥性」的原因,對腎臟癌患者的角色極為有限,以常見的「亮細胞」(clear cell)腎臟癌尤然,大多數無效。對少數「非亮細胞」(non-clear)腎臟癌,如肉瘤樣癌(sarcomatoid)等,則可考慮5-FU或其衍生物,gemcitabine,或doxorubicin來治療。


第三大類:症狀療法(Symptom management),或緩和治療(Palliative care)治療遠處轉移腎臟癌。
(1)腎臟癌造成的相關症狀(如: 肺轉移造成的呼吸症狀、下腔靜脈侵犯造成的靜脈血栓,或下肢水腫等)。
(2) 癌症患者的全身性疼痛控制或局部止痛治療。
(3) 癌症患者的營養支持。
(4) 癌症患者的心理與家庭支持等。
 
 
  [復健]
  接受「根治性全腎切除術」治療者,手術後復健尤其應該特別注意:
(1) 腎臟保健:由於只剩下單一腎臟,尤其應避免高鹽等不良飲食習慣,避免對腎功能有影響的藥物(如:抗發炎止痛藥物等),更應避免各種來路不明的中草藥等。
(2) 定期檢查:包括各種定期追踪檢查腫瘤復發之有無,與腎功能的追踪檢查,以利早期偵測,早期適當治療。
 
  [如何預防]
  針對腎臟癌建議的相關預防方式,應注意避免高危險因子,建議事項諸如:不抽煙、不吸二手煙、避免過度肥胖、注意避免職業暴露(焦炭、重金屬鎘、石綿等)的風險。
至於有VHL(von Hippel-Lindau)家族症候群、長期透析(洗腎)患者,高血壓患者可考慮注意定期檢查。


本文2008/05/19更新
 
文章出處: http://www.totalcare.org.tw/cancer_21.php?body=1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ina 的頭像
    Gina

    Gina

    G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